13907922036

江西仁安烤鲜竹沥药业有限公司

传统中医药里的竹沥
  • 鲜竹沥质量标准(江西省炮制规范)

    鲜竹沥XianzhuliSUCCUS BAMBUSAE【来源】 为禾本科植物粉绿竹 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、净竹Phyllostachys nuda McClure McClure 及同属数种植物的鲜茎秆经加热后自然沥出的液体,煮沸后, 加适量防腐剂制得。【产地】 主产于江西、 浙江等省。【炮制方法】 取鲜竹秆,截成30~50cm 的长段,两端去节,对半劈开,架起,中部用火烤灼,用容器收集自竹秆两端流出的液汁。【成品性状】 本品为淡黄色至红棕色的液体,透明。具竹香气,味微甘。【鉴别】 以本品为供试品溶液,另取酪氨酸作对照品,加水溶解,制成每1 ml含1mg 的对照品溶液

  • 局颁标准:益气祛痰合剂

    益气祛痰合剂拼音名:Yiqi Qutan Heji英文名:书页号:X42-4标准编号:WS3-523(Z-073)-2003(Z)【处方】红参芦 鲜竹沥【性状】本品为红棕色的液体;气香,味甜、微苦。【鉴别】取本品5ml,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,超声处理30分钟,吸取上清液,加氨试液3倍量,摇匀,放置分层,取上层液蒸干,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,作为供试品溶液,另取红参芦对照药材0.2g,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。再取人参皂苷Rb1、Re、Rg1对照品,加乙醇制成每1ml中各含1mg的混合溶液,作为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(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)试验,吸取供试品溶液10

  • 部颁标准《中药材》:鲜竹沥(单方制剂)

    鲜竹沥拼音名:Xianzhuli 英文名:SUCCUS BAMBUSAE 书页号:y1-99 标准编号:本品为禾木科植物粉绿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、净竹PhyllostachysnudaMcClure及同属数种植物的鲜杆经加热后自然沥出的液体,煮沸后,加适量防腐剂制得。  【性状】 本品为淡黄色至红棕色的液体,具竹香气,味微甘。  【鉴别】 以本品为供试品溶液,另取酪氨酸作对照品,加水溶解,制成每1ml中含1mg的对照品溶液。照薄层色谱法(附录57页)试验,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0ul,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,以正丁醇-醋酸-水(4:1:1)的上层液为展开剂,展开,

  • 部颁标准:竹沥水

    竹沥水1拼音zhú lì shuǐ2中药部颁标准2.1拼音名Zhuli Shui2.2处方竹沥油 50g白矾(细粉) 3g2.3制法取清水约 500g,加热至沸,将竹沥油兑入,加热待油溶解于水中,加入白矾,搅匀, 滤过,静置冷却,取其上清液灌装,即得。2.4性状本品为棕黄色澄明液体;味酸、气异。2.5检查外观 应澄清,无杂质,贮藏一定时间后,可允许有少量易于摇匀的细腻沉淀物,但 不得霉败变质。装量差异限度 取本品10瓶,分别称定每瓶重量,倾出药液,用水将瓶内残留的药液冲洗干 净,将瓶烘干再分别称定空瓶重量,从每瓶总重量减去空瓶重量,即得药液装量,每瓶

  • 部颁标准:竹沥膏

    部颁标准《中药成方制剂》第六册 竹沥膏拼音名:Zuli Gao 英文名: 书页号:Z6-56 标准编号:WS3-B-1124-92 【处方】 竹沥油 30g 饴糖 500g 【制法】 以上二味,将饴糖置锅内,加热浓缩至相对密度1.30(98 ℃测) ,再将竹沥油兑入,加热搅拌均匀,使其色泽一致,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.31~1.33( 98℃ ),滤过,即得。 【性状】 本品为黑褐色稠厚的半流体,味甜微苦。 【检查】 相对密度 1.36~1.38(附录34页)。 其他 应符合煎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(附录13页)。 【功能与主治】 清热化痰,

  • 部颁标准:竹沥达痰丸

    竹沥达痰丸拼音名:Zhuli Datan Wan 英文名: 书页号:Z1-71 标准编号:WS3-B-0070-89 【处方】 黄芩200g 半夏(制)150g 大黄(酒制)200g 橘红200g 甘草100g 沉香50g 【制法】 以上六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。另取生姜200g,捣碎,压榨取汁,加鲜竹沥800ml 混匀,与上述粉末泛丸。取青礞石100g加硝石30g 煅后水飞成极细粉,包衣,干燥,即得。 【性状】 本品为绿褐色的水丸;气微香,味苦。  【鉴别】 (1) 取本品,置显微镜下观察:纤维淡黄色,梭形,壁厚,孔沟细。草酸钙针晶成束,长32~144 μm ,存在于粘液细胞

  • 2020年版药典:复方鲜竹沥液质量标准

    复方鲜竹沥液Fufang Xuanzhuli Ye【处方】 鲜竹沥 400ml 鱼腥草 150g 生半夏 25g 生姜 25g 枇杷叶 150g 桔梗 75g 薄荷油 1ml 【制法】 以上七味,生姜压榨取汁,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%,搅拌,放置24小时,取上清液,滤过,滤液回收乙醇,备用;鱼腥草加水蒸馏,收集蒸馏液 150ml,备用。生姜和鱼腥草的药渣与生半夏、枇杷叶、桔梗加水煎煮二次,第一次 1.5小时,第二次 1小时,合并煎液,滤过,滤液浓缩至约 420ml,放冷,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%,搅拌,放置24小时,取上清液,滤过,滤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,加鲜竹沥及蔗

  • 痰家圣剂说竹沥

    鲜竹沥是我国的一个用药历史悠久的经典名药,宋·寇宗奭著《本草衍义》称“竹沥行痰,通达上下百骸毛窍诸处,……为痰家之圣剂也” ,明·张三锡著《本草选》称“竹沥乃阴虚有大热者仙品,中年痰火,舍此必不能成功”,清·冯楚瞻著《冯氏锦囊》称“竹沥……但世以为大寒,殊不知系火煅出,又佐姜汁,有所寒乎?况沥之出于竹,犹人身之血也,极能补阴,长于清火,性滑流利,走窍逐痰,故为中风之要药。”鲜竹沥的化痰疗效与其特殊的制作方法紧密相关,中国传统炮制方法有《备急千金要方》和《本草纲目》两种方法。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编著的

  • 鲜竹沥的本草考证

    竹,属禾本科,竹亚科,为多年生常绿乔木状植物,常被称为“巨大的草”,无规律地生长分布于亚热带、热带及温带地区。中国是世界竹子生产分布中心,竹资源的种类、产量及适应性均为世界领先 。竹作为我国的传统中药,在古代便有相关药物的记载,如在《神农本草经》中: “竹叶,味苦平,主咳逆上气溢筋急,恶疡,小虫;竹根,益气止渴,补虚下气;竹汁,主风痓实,通神明,轻身益气” 。鲜竹沥为禾本科植物粉绿竹 Phyllostachys glauca,净竹P. nuda 及同属数种植物的新鲜茎杆经加热后自然沥出带颜色的汁液 。鲜竹沥在中国古代被中医誉为“

  • 鲜竹沥的化学成分与现代药理药效作用

    竹类植物是我国较为重要的药用以及生活用的资源之一,在较多方面均有运用,主要体现在其药用和商业利用价值。竹子的化学成分复杂多样,主要包括:黄酮类、酚酸类、氨基酸、蛋白质、木脂素、生物碱等。1.1.黄酮类近年来发现竹子总黄酮含量较多,主要集中在竹叶和竹茹中,张惠艳等从淡竹叶和水竹叶中提取分离并鉴定得到 9 个黄酮类的化学成分,分别为:苜蓿素及其 7-O-β-D-葡萄糖苷、木犀草素及其 7-甲醚-6-C-β-D-半乳糖苷和其7-O-β-D-葡萄糖苷、牡荆苷、日当药黄素、salcolin-7-O-β-D-葡萄糖苷,异荭草苷;张嫱等采用多种色谱技术分离纯

  • 竹沥的炮制方法

    竹沥又名竹汁,根据来源不同分为淡竹沥、苦竹沥、慈竹沥等,始载于《神农本草经》。系禾木科植物粉绿竹Phyllostachys glauca McClure、净竹PhyllostachysnudaMcClure及同属数种植物的鲜杆经加热后自然沥出的液体,【炮制方法】《备急千金要方》:“取淡竹断两头节,火烧中央,器盛两头得汁。”《本草纲目》:“以竹截长五六寸,以瓶盛,倒悬,下用一器承之,周围以炭火逼之,其油沥于器下也。”现行,取鲜竹,洗净,从两节之间锯断,节留中间,直劈成三瓣,架在文火上加热,两端流出的液体接于容器中,即得。或取鲜竹茎,截成0.5 m的小段,

共有1页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
底部导航
更多

江西仁安烤鲜竹沥药业有限公司

技术支持: 365网媒 | 管理登录
seo seo